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大宋有种 > 第233章 ??火锅来了!(求订阅,求月票)

第233章 ??火锅来了!(求订阅,求月票)

火炮和火药当然是好东西了!堪称是“穿越神器”和“最佳金手指”了!

不仅威力足够改变历史进程,而且还便于制造——不需要太多的化学、数学知识,有高中生的水平,就足够利用古人的技术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具有足够威力的火炮和火药了。

如果造不出来,要么是资源不够,要么就是忘记什么是“抛物线”?记不住抛物线的各种方程式也没关系,知道有这么回事儿就行了。这样就不会总想着去铸造红夷大炮这样的长身管加农炮了......也别总想着铸造铁炮,铸铁件多难啊!铸造个矮矮胖胖和汤锅一样的青铜臼炮不好吗?

另外,穿越客也别忘了什么是“硝酸钾”!硝酸钠在古时候是很常见的,但是硝酸钾并不易得,需要用硝酸钠进行加工。

至于加工和提纯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无非就是“水溶”、“加热”、“冷却”、“过滤”这些......

而赵楷这个“高二”,虽然有点“二”,但是化学课、数学课上学到的知识都没忘记......要忘了怎么考大学?而在他拿到了宋朝赵楷的肉身后,就更不会忘记这些知识了。那可是大宋高考文科状元的智商,记忆力惊人啊!

而且赵楷在抵达大名府以后,就已经把他所知的和硝酸钾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给记在笔记本上了。

其实在宋朝提炼硝酸钾并没有多困难,因为宋朝的河东、四川、陕西等地本就出产钾硝石(火硝)和钠硝石(芒硝),而且人工生产土硝的方法也早就出现了。

硝的运用也非常广泛,譬如用来处理兽皮、兽毛,用来生产豆腐,甚至还有人用硝酸钾溶于水时会大量吸热的特点来制冰。

不过这些土硝的纯度往往不够高,虽然也能用它们来制造火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也和火药的配方不对有关)。另外,钠硝石因为是盐矿的伴生物,所以产量远大于钾硝石,经常会被奸商拿来冒充钾硝石。

好在硝酸钾的提纯并不难,无非就是用草木灰中的钾替代土硝或芒硝中的钠,从而生产硝酸钾。

具体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浸泡磨成粉的土硝、芒硝、草木灰,搅拌加热后进行过滤,然后冷却后再次过滤......利用硝酸钾和其他杂质的熔点不同,提炼出高纯度的硝酸钾。而溶滤的过程往复几次,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硝酸钾了。

其实用草木灰熬硝的办法在宋朝已经出现了,只是宋朝的工匠没有掌握利用硝酸钾的熔点和其他杂质的熔点不同进行过滤的方法。对于草木灰在熬硝中的作用也不大理解,所以用量时多时少,加入草木灰的时机也不大对,所以无法将含盐量较高的芒硝制成火硝......

除了硝酸钾之外,制造火药还需要较高纯度的硫磺和炭粉。宋朝的四川、陕西等地也出产硫磺,实在不行还可以从火山遍地的日本国进口高纯度的天然硫磺。

而硫磺提纯的方法稍微困难一些,因为硫磺不溶于水。但是硫磺本身的熔点不高,加热至二百摄氏度左右就可以使生硫磺熔化然后用银丝网过滤——对于铜铁都能熔化的古代劳动人民而言,熔化过滤硫磺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至于炭粉的制作就更没什么难度了,烧炭然后磨碎而已。

所以在宋朝制造高性能的黑火药的难度就是取得高品质的硝酸钾和硫磺。在洪武元年的时候,赵楷就将这两个任务交给了武好古的儿子武义久和潘胜安。

让他们在洛阳城内开办了“火硝坊”、“硫磺坊”和“炭粉坊”,现在已经生产出了不少高品质的火硝、硫磺、炭粉,只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炭粉混合,就能得到火药了。

另外,赵楷还把所有和抛物线有关的数学方程式,也都记录了下来——其实也用不着那么复杂,因为臼炮的射程就几百米,而且轰击的也是不会动弹的固定目标,比如城堡、营地,完全可以在现场慢慢试射。

这个臼炮其实就是个加强版的投石机,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体积更小,射角更高,携带和布署都非常方便,而且还可以用来发射纵火弹(不需要燃烧,加热炮弹即可)来烧毁城头上的零零碎碎——在加农炮出现前,光溜溜的“裸城”是没有什么防御力的,必须摆上大量木质的器械和护具,很容易被纵火弹烧毁!

这些东西一毁,城还怎么守?

而且臼炮的射程够大,可以把纵火弹轰进城内,去烧毁城内的木质房屋!对于守城一方而言,这绝对是一种折磨啊!

除了攻城之外,臼炮也是一种守城的利器!因为它可以替代梢砲放在城头,用来摧毁敌人的各种攻城器械——大型工程器械一般都没什么机动性,完全可以用轻型臼炮加以摧毁!

但臼炮毕竟不是野战武器,不能用来打击移动目标,所以用臼炮克制骑兵是不可能的......

......

洛阳,白波镇,阜财监靶场。

风尘仆仆的赶了六百里路的赵楷、韩世忠、岳飞、黄无忌、李辅臣、董金刚、何灌、马扩、刘子羽、马植、耶律余睹等人,今儿终于抵达了这处隶属于户部的黑科技兵工厂了!

户部侍郎赵开,领着一群铜匠,还有负责提供硝酸钾、硫磺和炭粉的武义久、潘胜安等人,都已经候在白波镇外这处新建成的靶场了。

十门大大小小,长得和汤锅差不多的“火炮”,已经摆在那里,供人参观了。

说实话,这些火炮长得一点不威猛,看着还有点好玩......全都是炮中武大郎啊!

跟着赵楷一起来的武将们,现在都围着这些“矮胖炮”在皱眉头——那么矮、那么胖......还那么小,这玩意能有啥用?看了一会儿,这些个武将就开始议论纷纷了。

“这......就是大炮?也不大啊!”

“这是什么做的?是铜的吗?怎么看着像个大锅?”

“是啊,为什么叫炮呢?大哥,这个看着不像炮,像锅......要不改名叫火锅吧!”

火锅?

赵楷也蹲在一门臼炮跟前验货呢——他稍微有点内行,所以可以看个门道,但是听见“火锅”这个名称,还是给逗乐了。

他循着声看去,发现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居然是岳飞!

岳飞一本正经地说:“大哥,此物形状似锅,内填火药以发弹丸,称为火锅更加合适啊!”

唔,以后那些排水量几万吨的战列舰上就得安装406毫米的火锅了......

“要不还是叫火锅炮吧!”赵楷强忍着笑,“名字就这么定了......咱们还是看看威力吧!”

赵楷顿了顿,大喊道:“武大郎!潘五郎!”

武大郎是武义久——姓武,又是长子,不就是武大郎吗?

潘五郎则是潘胜安,他上面有四个哥哥,分别叫潘胜羽、潘胜飞、潘胜植、潘胜修,都是开封府青楼界的名人,不过都不知去哪儿了?就潘五郎一个来了洛阳。

现在武大郎和潘五郎都是一副卖烧饼的打扮,亲自挑着副担子,担子两边各有一口樟木箱。其中一口箱子打开后又两个格子,一格放木炭,一格放硫磺。还有一口箱子是单格的,都放硝酸钾——赵楷的火锅“调料”非常简单,就是这三样。

除了两口箱子,扁担上还挂着木架子、勺子、称、铜碗、木铲、口袋这些东西......看上去还真像是卖小吃的。

看到两个“小吃摊贩”到了跟前,赵楷又吩咐道:“先来两斤!”

两斤火药!

臼炮因为炮管粗短,膛压自然很低,所以发射需要的发射药也多。赵楷也不知道臼炮的炮弹和发射药的比例,只好随便说了个数——十斤的弹丸填两斤药,先试试看,不行再改。

两个“摊贩”马上开始搬料,打开箱子,摆好木架子,再把铜碗搁在木架子上,然后开始用称称硝酸钾、硫磺和木炭。比例赵楷早告诉他们了,就是7.5比1比1.5......称好料后,就倒在铜碗里面,再拿个木铲子不停翻炒,知道将三者完全混合。

这俩贩子都带了徒弟,其中跟着武义久的是个很水灵的“大男孩”,和潘胜安一起来的则是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

俩徒弟都拿出一个丝绸缝制口袋,配合着俩贩子把“调料”倒进口袋,然后用绳扎好,捧到赵楷跟前。

赵楷亲手接过一个口袋,将之放入了一口“十斤火锅”之内——这口“十斤火锅”的锅壁很厚,仿佛是个铜柱中间挖了个洞。不过因为“长得矮”,所以重量很轻,加上一个结实的木架子(看着跟个木箱子差不多)还不到一百五十斤。

随后赵楷又从身边一个亲兵手里取过一个圆形的铁球——这个球是定做的,因为每一口“火锅”的口径都不一样,所以弹丸大小也不一样。说是十斤,其实也是个约数。

赵楷把铁球塞进了“锅口”,然后又找到了“锅子”底部的一个孔,又取过一根长长的铁针,往孔里一扎,刺破了那个放“调料”的口袋,最后拿过一根引线(用硝水泡过的棉线)塞了进去。

然后......可不敢点火,万一炸了怎么办?

于是赵楷就问:“你们谁想点火?”

“官家,奴......我来!”

自告奋勇的就是那个跟着武义久一起来到“大男孩”,赵楷看着他挺讨人喜欢,就笑道:“好,就你了......这可是要名垂青史的,给他跟点着的蜡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