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文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平凡文学网 > 海南1939 > 第二百二十八章保卫延安(一)

第二百二十八章保卫延安(一)

党中央确定继续以陕甘宁边区为驻地后,相应的工业建设方案就在制订中,专家们根据留下来的历史地质资料,确定了以化工为主的工业发展计划,这也是海南自身的优势产业。

边区所辖的23县中,延长县的石油、靖边县的天然气、神府县的煤田、绥德县的盐池、府谷县的铝土矿是五大优势项目,援建项目也以这五大资源为主。

“对口支持,精准援共”

是海南石油战线工人们提出来的口号,虽然以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为主,但并不表示没有陆上钻探能力。

中海油海南分公司经理石新睿偕旗下的勘探和建设队伍担任此次援建工程的主力。

“陕北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边区人口138万多,脱产的比例不小,要养活这么多人,抗旱抗倒伏抗虫害的优良育种必不可少,水利也要跟上,这是农技和水利专家的事儿,化肥就是咱们石化人的事儿了,延长的石油、靖边的特大天然气田,都是惠及民生财政上百年的大工程,延长石油是咱们石油人的领路者,后来我们有了大庆、东营、克拉玛依,他已经进入了衰老期,但依然保持着上千万吨的原油产量,也是陕北地区第一个侪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

石新睿向即将出发的队员们说道:“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用我们的努力,让它成为老区人民的致富之门,让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成为未来共和国的工业之母,完成党中央的嘱托。”

中海油燃气电厂高级工程师莫向凡补充道:“电力是工业的神经,陕北的煤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这就具备了建设火电厂和燃气电厂的初始条件,在交通无法达到后世那么便利的情况下,在资源产地就近建厂,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对。”

石新睿一挥手:“咱们要拿出建设祖国首都的劲儿,来建设延安,千万不要以为,你们是在支边,这种思想要不得,如果觉得吃不了苦,现在就提出来,我马上批。”

“经理,小看人不是,谁没干过野外勘测啊?”

“就是,现成的数据,照着打下去就行了,有什么吃不吃苦的。”

“家都没了,正想干点活找成就感呢,不吃苦咱还不爱去。”

石新睿很满意,就算放到21世纪,石油工人也算是相当能吃苦的一类人群了,应省委的要求,他又优中选优,在自愿报名的人员中精心挑选,这才组成了目前的队伍,用于铮的话来说就是“精兵强将”。

人员有了,接下来就是钻井和生产设备,延长油田目前的现状是炼化能力的严重滞后,哪怕是以现有的一年不足千吨的低产量,也做不到完全消化,以至于不得不用很原始的手段保存原油,甚至酿成过失火爆炸的事故。1

因此,炼油厂的建设在所有的计划之前就展开了,基础设施建设至少比他们提前两个月之久,道路、厂房的地基和管道沟等等,机场一期工程峻工之后,第一批设备就跟着武器弹药送到了延长县,如今已经开始了设备进场以及安装的过程。

“能吃苦,那能不能打仗呢?”

石新睿放出了大招:“中央已经决定,组建石化师,军事编制,平时拿锹,战时拿枪,建设延安的同时还要保卫延安,与真正的果党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作战,敢吗?”

队伍中出现了短暂的沉默,随即喧嚣起来。

“能发枪?”

“真枪实弹。”

“太好了,能报名参军么,我想上前线打鬼子。”

“我也想。”

“那还打什么井啊,打仗多来劲。”

眼看要跑偏,他马上刹车:“不怕就好,鬼子来打鬼子,鬼子没来产石油,把咱们的家伙什收拾好打包,上飞机出发了。”

“主席在等着我们!”

“哇欧。”

最后一句彻底点燃现场,能够见到老一辈革命家,在他们的领导下建设祖国,让这些本来就不缺乏奉献的石油人再无任何疑虑。

钻头、套筒、支撑架、电机,帐篷,一件件拆散打包装箱送上机,他们换上了灰色的厚牛津布工装,头戴聚乙烯塑料工程帽,唱着歌儿排着队。

登机启程

“锦绣河山美如画

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

头戴铝盔走天涯”

第一批上机的是油场建设人员,根据后世的勘测点确定油井位置,做好前期工作,当然他们将面临真正的战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中央决定建设延长石化工业基地的决定,在延长全县7332户、30958百姓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从县委书记白清江、县长谭生彬以下的领导层也是半懂不懂,石油是个啥他们当然知道,延长油田的历史要追溯到前清去了,最早的记载甚至出现在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里。

老百姓只知道,那种黑乎乎、稠乎乎沾手里味道刺鼻又难洗掉的液体是个宝,最大的用处就是煤油灯里的燃料,在不通电的年代,能在黑夜里带来的光明的东西,当然宝贵了。

“县长,额们这儿要盖啥大工厂哩,县政府要改成石化建设兵团部?”

“啥叫石化建设呢?”

“额知道个俅,组织上决定的事,那就是大好事哩。”

团委书记肖佐汉,组织科长刘世全、教育科长李之钦、党外人士、边区参议员郝显德等人围坐在县政府里议事。

大事

中央研究决定,改组延长县委县政府,组建直属军委的石化建设兵团,比海南建议的石化师规格还要高,当然了目前只下辖一个延长石化师。

为了将全县的农业人口分离出来,让乡亲们自愿迁离,中央决定利用这次蒋伪日勾结侵犯我边区的机会,组织乡样们转移,因势利导完成土地转让的工作。

1资料来源:王晋林:陕甘宁边区石油工业抗战简史

第二百二十九章保卫延安(二)

在1939年,延长县有两个县政府,一个是我党的边区政府,另一个是果党任命的县政府。

这些天,县城的变故,果党县长周金龙都看在眼里,他的得力手下保安团团长张永清四处打探,得到了不少消息。

“县太爷,那帮泥腿子整天嘀嘀咕咕,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我听说,他们在四处煽动,说什么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让人先躲躲,有不少村子都在上路,一些老爷托我打听打听,是不是这么回事,要不要出去躲躲?”

“躲?”

周金龙歪歪嘴,勾手将他召过来:“告诉他们,把心放肚子里。”

张永清不解,正待发问,外面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洪亮的声音穿门而入,让两人呆在了当场。

“周县长,哟,张团长也在,省得再去找你了。”

“李赤然,你这是干什么?”

警备第5团政委李赤然大步走进来,身后跟着一群战士,周金龙好险才认出来,这是外星战士吗?

“不干什么,请你们马上转移,因为日本人就要打来了。”

“我,本县长有守城之责,愿与延长共存亡。”

周金龙的嘴硬让李赤然有些好笑,他一挥手:“周县长赤胆忠心,怎能随便牺牲呢,架走。”

两人吓了一跳,没想到对方说抓就抓,说好的谦恭礼让呢,说好的统一战线呢?

“大敌当前,你们弃土而逃,你们不能这样,放开我,放开我。”

见到周金龙被两名战士硬生生地拖下去,张永清牙齿都在打战,说话也有些不利落。

“李长官,别动手,你们你们想要什么,都都行。”

“张永清,你纵容手下,鱼肉乡里,证据确凿,按法律应该公审后就地正法,你认为呢?”

张永清脸都吓白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停地哀嚎。

“别杀我,求求你们,别杀我,那些事,都是周县喔不,周金龙那个坏份子指使我做的,他说,奉了上边的命令,要“融共”“限共”“剿共”,兄弟也是不得已啊。”

“哼,那你有胆子出来指证他吗?”

“有,有,他的话,不只兄弟一人听到,兄弟愿意出面证明,周金龙此人恶毒用心,对贵党图谋不轨。”

答应得这么爽快,李赤然微微一笑。

“张团长深明大义,将功赎罪,我们是欢迎的,只要你弃暗投明,主动检举揭发,你的罪责就能减轻,如果还能立功,一笔勾销也不是不可能啊。”

“兄弟,兄弟愿意立功!”

张永清答应得十分痛快,李赤然下令将他也带出去,张永清发现,自己手下的团丁被尽数檄了械,共军来真的了。

也难怪,一直以来,对于他们主动挑衅的行为,我党都是忍让为先,就算出了人命,也是先呼吁要求法办凶手,对我伤残军人下毒手的“保安事件”就是如此,周金龙是三青团骨干份子,一个死硬的反动派,如果任由他们继续存在,对我党建设延长石化基地的计划,肯定会有负面影响,趁着这次反摩擦反侵略斗争,将这些边区的毒瘤一举拔掉,也算是一举数得了。1

南山镇渡口,第363团团长谢清华乘坐木船抵达对岸,在此之前,他的先头部队已经控制了渡口,过程出奇地顺利。

“沈排长,没有发现共军吗?”

最早登岸的沈如刚摇摇头:“我派了人前出3里地,没有发现人烟,共军仿佛一夜之间跑光了。”

“不可能,他们说不定就埋伏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自投罗网。”

谢清华一指前方:“3里不够,你亲自带人去延长县城看看,我就不信了,他们还能把城给丢了?”

“那遇上共军主力怎么说?”

“我们是来协防的友军。”

谢清华一点都不敢放松警惕,不光把警戒线拉得远远地,而且并不急于向前推进,一定要等到后方的团主力全部过河,2个小时后,他等来了沈如刚和另一个当地人。

“团座,他是本县保安团长,有重要情报秉报。”

谢清华打量了来人一眼,细长脸吊梢眉很不讨喜。

“你有情报?”

张永清左右望了一下,欲言又止。

“都是本团长的亲信,直说无妨。”

“共军让小的告诉团座,果军既是来协防的,就不必往前走了,日寇在右边。”

谢清华眉毛一竖,抓住他的领子,目光如电。

“谁让你来的。”

“就是那个什么河防司令部,小的不敢不来啊。”

“共军人呢,是不是在前面?”

张永清摇摇头:“跑了,都跑了,连老百姓也被他们裹胁跑了。”

谢清华愕然,难怪前方没有人烟,全县三万多人口啊,居然跑得这样干干净净,也是本事,至少说明,共军在这里说话是很好使的。

他马上上报师部,还在河对岸的钟松也觉得棘手,如果延长县真得荒无人烟,那他的6000多人马怎么驻扎?

“日军还没有动静吗?”

参谋长廖威摇摇头:“他们停在岸边,不过有迹象表明,日军在征集渡船。”

虽然没有渡河,不过这个阵势,一定会牵制住绥德的共军,让他们分身乏术,而且压力重重,钟松一咬牙,下令道。

“告诉谢清华,363团务必于明日拂晓前占领延长县城,并做好防御准备。”

“师座是打算以363团为饵,钓共军的主力?”

钟松没有答他,继续发布命令:“361、362团务必在8小时全部渡过黄河,按预计计划展开,师直及补充团最迟不晚于明日正午过河,此令上报军部,并请军座督促各友邻部队跟进,切切。”

随着他一声令下,第61师主力开始渡河,数千人马坐着100多条小船和木筏子、羊皮筏子,晃晃悠悠地朝对岸划去。

1以上内容改编自:《李赤然将军回忆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